出處/雜誌243期
開餐廳頭一年每月只賺幾千元,1986年次的王琪不灰心,
嚴格要求自己按收入比例投資廣告行銷,不僅一年多存了10萬元,自己店面的業績也屢創新高,獲得亮眼報酬。
當青年低薪議題一再成為社會焦點,有位七年級生,憑著對投資及創業的堅定意志,即使面臨「月領22K」的艱難環境,照樣年存10萬餘元。
再透過研究企業財報,分析廣告效益增加業績,扣掉金融海嘯時期不算,他每年的投資報酬率仍高達70%。
這位不向時局低頭的七年級生,是近年來竄紅最快的美食小吃的主要經營者王琪,目前他是全職顧問。
公司以獨創的廣告贈品、分析效益為目標,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。背後營運的4人中,包括王琪有3人是同在大學就讀研究所時,因對廣告行銷有共同興趣結為好友,後來決定一起創業。
●嚴格執行投資收入三分之一
王琪是政府推動「22K方案」下受到影響的第一批職場新鮮人。
他在新北市一家企業擔任採購,公司雖然後來多補助3,000元,但他在台北市租屋,每月還要繳6,500元的房租。
王琪沒有垂頭喪氣,反而嚴格要求自己:每拿到一筆收入,就要投資三分之一在廣告行銷上面,「一年有10個月都達到三分之一,才叫『及格』。」
「不是收入低就存不了錢,而是不管賺多少,都要按比例投資」
一年後,他發現自己果真達到目標,總共多賺了10萬多元。
●投資額夠,實際回收才會多
王琪認為,剛開始創業時,最重要的事就是累積廣告效益。
以他的第一個100萬來說,就高達7成是從投資廣告行銷來的。
至於每個月多出來的利潤,除了固定維持5~6個月的生活費在帳戶裡,王琪把他盡可能的存下來。
對他來說,效益研究的功課做足,之後就不必天天找資訊,只需找到好的廠商配合即可。
像是在金融海嘯時,他趁廣告筆買氣低迷時大量印製,後來竟達到「帳面資產翻倍」的好成績。
台灣的七、八年級生一出社會,立即面臨求職、低薪等各種挑戰。
大環境固然需要政策與企業一起改善,但王琪的故事說明:出路不是等別人給的,而是自己努力走出來的!